联商专栏:疫情冲击是对社交的阻断,人们由开放自由转向室内封闭,相对应的消费也从线下加速转移到线上。新零售、前置仓等具备本地配送优势的玩家成为本轮行情的赢家。
疫情趋稳后,关于消费报复性反弹的争议也比较大,焦点集中在消费意愿以及消费能力。
要消费得先有钱,到底是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钱呢?这两者都非常重要。
一边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焦虑,一边是身价上亿的人在排队买房,冰与火并存。
中低收入群体焦虑在于2017年以后,整个消费杠杆开始拉升。一遇到风吹草动,抗风险能力极弱。中高收入群体在2017年开始进行了去杠杆,抗风险能力显著较强。
疫情阶段,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贷逾期开始攀升,加上部分企业进行了降薪裁员,导致中低收入群体最大收入来源受阻,进入被动逾期状态。这部分群体短期内收入受到抑制,无法产生太大的消费潜力,部分人进入以贷养贷,或者叫过度贷状态,目前最为难受。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,是消费能否有效反弹的一个因素。
要保住这块首先是延期、降贷率、免息诱惑消费,分别解决短期资金断链、降贷款成本、提前刺激消费三个方面。目前来看,各方都在解决问题,避免这个群体直接沦陷,引发社会性问题。第二要解决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来源问题。中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,大部分企业招工难依旧存在。疫情后,扩大产能解决中国需求以及世界需求,都需要大量人员,解决就业是不成问题的。只要不陷入过度贷恶性循环,获得工资性收入后,可以再度解套。先还钱后消费,使得这个群体在部分商品消费上会有一定的滞后。
中高收入群体则被压抑太久,强大的“装逼需求”一直在寻找火山口井喷,几千万一套房子根本不是事。从来不用为这个群体担忧,最该担心的是你拿什么解决他们的“装逼需求”。阿姨们很努力的想花钱,连老罗这样都有阿姨们上百万的打赏,真的已经进入到没要求的状态。
解决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,大家又都有消费意愿,新一轮消费行情就基本没有悬念。
线下是否有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
直播带货在疫情中大放光彩,在进行比较后,会发现,直播机构实力已经远超部分线下企业。直播的小姐姐比线下的营业员年轻漂亮,引客能力比线下营业员等客坐商模式强,一个直播机构上千主播远超部分购物中心服务员数量,在多项指标中,购物中心相对机构已经被甩开了。还有购物中心不提升竞争力,幻想报复性消费会跟自己有关。三月最后一周就有购物中心开始走出独立走势,实现逆势拉升。4月份市场加速分裂,个别企业领涨,还有部分企业选择横盘,靠天吃饭。
社交属性的休闲餐饮率先恢复,年轻人开始寻求互动。外出频率走高又促发鞋服百货类需求,预计五一档在不同地区都会有一定的显现,毕竟去年的衣服可能配不上今年的你。鞋服百货类是高弹性品类,只是不同企业受益程度不同,跟企业操盘手对于局势的把控关系很大。
疫情能否有效控制还是商业能否崛起的核心。本轮疫情最痛苦、受灾最严重的其实是商服企业,而不是建筑业、制造业。像购物中心行业自己欠了一屁股债,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得完,还要咬着牙给予免租。有的购物中心老板直接跑路不玩了,把摊子扔在那边让别人去解决。一家购物中心倒闭意味着上百家商户跟着撤场,直接引发上千人失业,间接导致上万人受到影响。部分地区商服类新增贷款已经高居各行业之首,在融资方面有意识的进行一定偏向。绝大多数购物中心痛并硬撑着,等待消费回暖。
一季度社零总额可能不太理想,但最终数据并不会悲观。1月份走势坚挺,2月份受到打压,3月份尾盘拉升,总体数据并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进入4月份、5月份数据会陆续进入状态。社零统计口径可能会产生变化,有可能使得数据进一步提升。大部分对于社零数据悲观预期,可能会被逆转。最终数据有望超过大部分外界预期,这种反差又会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,形成强消费路径。
在消费上的反弹,已经有迹可循;在数据上的反弹,应该也会很快公布。以中国目前的状态不太可能出现破位走势,至于是否加杠杆高举高打,则见仁见智。